您当前的位置: 新东升培训学校 > 学习技巧 > 会计课程洛阳会计培训新会计准则环境下研究性会计教学的探讨

  • 电脑专题
  • 会计专题
  • 英语专题
  • 日语专题
  • 韩语专题
  • 设计专题
  • 注会专题

洛阳会计培训新会计准则环境下研究性会计教学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6-03-28 16:45作者:新东升培训学校来源: 点击:
  洛阳会计培训新会计准则环境下研究性会计教学的探讨

  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呼唤新型会计人才
  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在深度和广度上均超过了1992年的会计改革。新会计准则在我国上市公司施行后,结束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并存以指导会计工作的历史,与之相适应会计教学也必须加快改革,更新会计理念,改革会计教育模式,以应对会计环境变化对新型会计人才的需要。
  (一)新会计准则实施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要求深化会计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会计人才
  新会计准则体系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化的需要,从经济发展的宏观层面分析,新会计准则有利于我国融入国际经济体系,有利于健全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对上市公司则影响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以及利润分配的核算,并将对不同板块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新的会计环境下,会计教学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改革和更新,以新会计准则实施为契机,把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放在首要位置,更新会计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新会计准则实施对我国会计业产生重大的影响,要求加快创新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无论是上市公司、一般企业的财会人员、审计人员、中介机构的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从业人员,还是相关监管机构以及报表使用者,都应该以新会计准则为准绳进行职业判断,必然要求会计业界整体执业水平的提升。新会计准则运行后,企业在招聘新的财会人员、经济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中介机构在录用从业人员时,也会以新的标准来衡量各类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的素质。可以预料,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为创新型会计人才的就业带来机遇。这些都要求会计教学内容加快更新,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素质的会计人才。

洛阳会计培训新会计准则环境下研究性会计教学的探讨(图1)
 
  二、研究性会计教学是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
  在新会计准则环境下,经济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程度不断增长,客观上对会计职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仅仅掌握会计技术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能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具备敏锐的观察分析和职业判断能力,具有广阔视野和前瞻性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学习型”、“ 创新型”人才,才是未来会计人才的主流。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大学会计教育应以培养“学习型”、 “ 创新型”会计人才为己任,新一轮会计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变革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教育模式下以会计知识灌输和会计技能训练为主的方式,人为割裂了知识与能力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有机过程,难以承担培养新型会计人才的任务。同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社会经济领域不断拓展,会计的国际趋同,使得会计教学也不可能将滚滚而来的新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尤其是在新会计准则实施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由于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往往对知识不加批判地吸收,不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缺乏研究分析问题的动力和能力,制约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就业后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事项,难以将所掌握的知识及时、有效地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会计教学的重点应将存量知识的介绍转移到驾驭知识的学习方法和能力的训练上,摒弃“填鸭式”教学,提倡“研究性”教学,是新形式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
  研究性会计教学主要是指任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将“研究”理念和创新理念纳入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对会计问题的积极思考,在掌握现有系统会计知识的同时,结合现实经济活动不断进行反思,增进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并在学习过程中发展个性,提出自己独立见解的一种教学方法。研究性会计教学彻底改变传统会计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性知识传播模式。
  三、研究性会计教学实施的前提是教师角色的全方位转换
  研究性会计教学这种以培养研究精神与创造意识为主旨的新的教学模式,无疑对从事会计教育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自己善于学习,还要擅长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要求会计教师必须从传统教育理念中解脱出来,全方位进行角色转换。新会计准则环境下的会计教师,必须能进行会进行研究性教学,这样才能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一)进行研究性教学,教师要“超越传递, 走向创造”。
  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积极主动探索教师问题,把教学变为创造性的,有意义的探究活动,使教学推陈出新,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教师发展模式,是对传统“教书匠模式”的革命。
  古人云:桃李不言,不自成蹊。老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首先自己必须会进行研究性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尊重自己的教学经验,保持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要求教师解放思想,“超越传递,走向创造”。
  (二)进行研究性教学,教师要“授之以渔”法。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于终身受用无穷。”授渔比送鱼复杂得多,授渔比送鱼有用得多,授渔比送鱼的研究所费的精力要大得多。授渔是向学生交出一把打开知识、科学、真理大门的金钥匙。作为一名教师,教给学生专门知识是重要的,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和正确认识事物的方法更加重要。
  我国传统教学实践中,许多学校和老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将目标定位于训练学生未来毕业时即可上岗的会计人员,认为课上多讲,课后多练,就可以达到目的。在经济快速发展,企业数量不断扩张,导致财会人员需求缺口扩大的情况下,这种方式有效地缓解了供求数量的矛盾。但也因此造成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技能介绍和训练,忽视与会计职业相关的能力培养的理念。这使得大学会计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培养一般会计人员,限制了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潜力。为此,会计教师要从一些典型案例中,引导学生学会辨证思维、系统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的方法等等。使教学活动,既有趣味性,又有思想性,让学生从中获得启迪,掌握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三)进行研究性教学,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拓展与迁移。
  信息时代的教学是多样化的,也极具挑战性的,教师每日每时都会面临新问题,只有把教学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主动地去认识,去探索,去发现,去解释,去选择,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师生才会得到不断发展。研究性教学可以把教学变为教师生活的重组成部分,教师生活的意义随着研究性教学的开展而提升。由于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发展十分迅速的今天,许多教材滞后过时,因此,拓展与迁移,就是让学生的会计学习不拘泥于教材上内容的学习,而应把它当作例题,得法与课内,得益于课外。进行教材的拓展和延伸,编写和收集各种不同类型案例,选用的会计案例要具有代表性、综合性、可操作性,使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可以把所学知识在今后的实践中运用,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提高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进行研究性教学,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研究活动
  创新的思想来自于实践,创新能力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才能得到提高,每一个知识点学完后,教师就要激励学生的课外探究欲望,让学生到更广阔的时空中探究创造,促进会计学习的深入,使学生增强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关于各种结算方式的程序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的教学中,如果将全班学生分组,分别扮演付款单位、收款单位、付款单位开户行和收款单位开户行,让其模拟整个结算过程,同时,注意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而熟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这样情景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各种结算方式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还能在活动中发现教材没有涉及的问题。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活动,大学生SRTP科研训练计划活动等。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融入活动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精神。
  四、研究性会计教学要求学生立足未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转变学习习惯
  研究性会计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如果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研究性会计教学的目标根本无法实现。研究性教学与目前大多数学生所熟悉的被动学习方式有本质的区别。在研究性教学活动中教师将不在课堂上针对教材事无巨细进行详细讲解,而是通过激发式提问、案例研究小组协作、学术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路。如果学生不树立新的学习目标,不转变不求甚解的学习态度和依赖性的学习方法,那么在研究性学习中,就达不到培养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研究性会计教学要求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信息时代人才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学习能力,面对迅速变化的社会经济情况和新知识的滚滚洪流,一个人只要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研究性会计教学要求学生转变旧的学习观念和习惯
  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在于通过系统训练,沟通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从被动接受知识到批判性地汲取,从以对会计准则、制度的死记硬背为主到对其内容的质疑,从对标准答案的寻求到独到见解的提出……,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创造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进行资料的查找、阅读、整理,通过思考辨认并解决问题,远比依赖他人提供解答来的艰苦。因而要求学生必须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改变“等(老师讲解)、靠(老师解答)、要(标准答案)”的学习习惯。
  五、研究性会计教学实施环境的营造
  推动研究性教学,要从不同的视角和层次来探讨其内涵:宏观层次——转变教育观念层面,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教育思想的学习与讨论;中观层次——营造教学环境层面,加强教学环境现代化建设,深化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微观层次——精心设计实施层面,精心设计,探索实践,抓住课堂、实践、课外、评价几个主要环节,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
  (一)转变教育观念
  推动研究性教学,必须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根据当前教育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矛盾,确立新的教育目标。就我国当前的历史阶段而言,教育领域存在的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是:多年来传统教育思想倚重于知识传承,把传承性教学置于中心位置,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培养出的人才大多欠缺批判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这正是我国当前教育的致命弱点,这种状况与21世纪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对创新人才的强烈需求形成尖锐矛盾,面对这样的尖锐矛盾,需要转变教育观念,以现代教育理论作为指导教学改革实践。
  (二)加强教学环境的现代化建设,深化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
  推动研究性教学,必须积极营造教学资源丰富的环境;特别是有信息技术和先进仪器、设备支持下的教学环境。加强教学环境的现代化建设,具体包括立体化精品教材、多媒体教室、装备精良的实验室、电子图书馆、全球知识共享的校园网络以及有利于推动研究性教学的组织、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等,为推动研究性教学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
  推动研究性教学,还必须考虑到现代教学实践的制度化特征,着眼于教学制度的变革与重建。在新形势下,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为教学服务的意识,构建有利于推动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现代教学管理制度和弹性灵活的教学运行机制。构建教师教学激励机制,尊重教师的个性风格与独创精神,保障教师的教学自主权,鼓励教师编著与锤炼精品教材和研制CAI课件,设立教学研究与改革基金,资助教学研究改革试验项目,完善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在研究性教学中真正融为一体。
  (三)精心设计,探索实践,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通常要落实在以下几个主要环节中具体实施:
  1.研究性课堂教学
  课堂是研究性教学的重要场所。我们的教学应从创设问题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激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还原原来的科学思维活动,通过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形式,鼓励质疑批判和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是研究性课堂教学设计的精髓。
  2.研究性实践教学
  创新始于问题、源于实践,要强化实践育人意识,切实加强研究性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探索灵活多样的课内外、校内外以及各种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技能训练、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新模式。在重视校内各种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加强同社会企业的联系,让大学生能够从现代企业和真实社会中,获得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实习和社会调查的机会,在社会企业专业人员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增强专业实践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3.研究性课外教学和研究与创新活动
  针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增强的特点,应当减少课内学时,增加课外自主学习的量与质。研究性教学已经跳出了课堂和课本的限制,将课内外融为一体,通过网络建立起课程自主学习的支持系统,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一系列的参考书和参考文献,撰写读书报告或文献综述,完成必要的作业,特别提倡适当安排“无标准答案”的开放式作业。要加强教师对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指导,拓展网上学习与交流、网上答题与讨论、网上作业与批改的新途径。鼓励大学生参加学术报告、文化讲座以及各种社团活动,举办各种学科竞赛活动,让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
  4.研究性教学评价
  学生学业评价和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是研究性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要改变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中“一考定全局”终结性评价模式,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全程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考试方式,推进考试制度改革。对于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不同类型的课程和教学方式应有不同的评价内容,实现评价指标的多样化。

分享到: